p2p存量在金融市场里只是沧海一粟 资产组合是分散风险的趋势
盘古创富 合伙人兼董事曹征雁:各个国家金融业发展水平不一 海外经验不能照搬
我是盘古创富的曹征雁,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盘古创富的情况,我们是08年成立的一个基金,现在为止已经是经过了七个年头,我们旗下一共有七个基金,有美元基金,人民币基金,还有合资人民币基金,重点投的领域一个是互联网,另外一个就是医疗,因为我们也跟中信合作成立了医疗专业基金,也在看移动医疗器械方面的项目。我本人是负责互联网方面的投资,就像专场的题目一样,是移动互联网金融,的确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有大量的移动互联网金融的项目过来,我大概数了一下,现在已经投的,或者正要投的项目里面,大概有4、5个都牵扯到这一方面,所以希望在这个专场和各位嘉宾进行一些分享和交流。
曹征雁:我们是08家的时候是一家日本风投公司的中国业务部,这么多年一直在中国做投资,10年从日本的公司独立出来,我们在看项目的时候也很习惯比较一下发达国家,尤其是日本和美国的一些行业发展情况。
我一个事情我印象很深刻,大概13年我们国家p2p刚刚兴起的时候,我印象里面最疯狂的每天都会有一个p2p的项目送到我的邮箱里的,我们就会去查日本有没有p2p类似的项目。结果得出的结论非常惊人的,日本基本上没有p2p的市场,在日本做得最大的p2p公司,网站上面的介绍累计的融资总额是11亿日元,大概1千万美金的样子,基本上不值得一提的数字。既然是在中国有这么大的一个p2p的市场,为什么在发达国家就没有类似的行业爆发情况的出现呢?我们继续分析,发现日本虽然没有p2p的市场,但是有一个很大的消费者金融的市场,比如说他们的金融资产的规模是几千亿美金,主要是面对个人做放贷,真正的玩法跟中国的p2p是比较类似的,唯一的区别(五富士)的资金来源是从机构和债券方面来的。中国的p2p的资金是从个人来的。
在中国各个国家的金融业的发展水平不一样,发展的阶段不一样,海外的经验也可能不一定直接能够照搬过来,但是我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做一个借鉴,互联网金融或者移动互联网,更多是跟机构有一些对接,现在我们看到从互联网上获得资金的话,成本是非常高昂的,小白用户也好,屌丝用户对资金的期待回报是非常高的,10%15%对他们来讲不够刺激。
花了这么大的一个成本获得的资金,我们在项目方那边是不是能够获得足够的收益,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问题,所以我觉得今后这些移动互联网金融也好,跟机构的对接,以及一些金融产品的出现,以及信托类的产品,解决现在大家遇到的存贷差不足够覆盖成本的情况。
热点资讯
- 今日/
- 本周
-
2968
゜ 1【重磅】知名券商都推荐哪些互联网金融个股? -
2129
゜ 2成立不到一年,优分期b轮融资估值近30亿,徐小平9个月赚30倍 -
1487
゜ 3美团千亿杀招出手互联网金融,足够低调但足够致命 -
1217
゜ 4你没见过的另一面:酒桌上的p2p -
961
゜ 5a股演绎互联网金融最强音:安硕信息收盘价为450元/股,谁会成为下一个安硕? -
441
゜ 6马展金融徐彬:用科技改变投资,哈佛学霸的“互联网+证券”实践 -
399
゜ 7惟楚有才,于斯为盛:互联网金融中的湘军弄潮儿 -
387
゜ 8你所不知道的“匹凸匹”背后:资本腾挪高手陈隆基曾捞金3家上市公司暴赚数十亿 -
289
゜ 9报喜鸟合资设"小鱼金服",将"温州贷"揽入麾下 -
287
゜ 10蚂蚁金服“联姻”东方资产,资金资产端优势互补